进一步解读硅谷银行的投机风险

大家都知道,银行的买卖说白了就是“低进高出”,以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,以较高的利率投资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银行的买卖还牵涉到一个maturity matching(不知道中文翻译成啥)的问题。

啥意思呢?

当银行投资的时候,有期限的问题。短的有一天到期的,长的有20年到期的。不同期限的投资,有不同的利率风险。另一方面,银行在吸引存款的时候,也有期限的问题:短的有活期存款,长的有20年定期存款。

一个安全的银行,就是他投资期限与存款期限相互匹配。如100亿活期存款对应100亿短期投资,100亿20年定期存款对应100亿20年期限的投资,等等。这就是maturity match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管利率向哪个方向移动,银行都不受损失(当然也不会额外盈利)。

但现实中,绝对匹配的银行不存在,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不匹配。因此大家都多少面对利率风险。如果一个银行的投资期限比存款期限长,这种银行就面对利率上涨的危险。如果一个银行的投资期限比存款期限短,这种银行就面对利率下降的危险。

更加复杂化的问题是,银行管理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会投机。当他们猜测将来的利率会上升的时候,他们让存款的期限比投资的期限更长。这样银行会因为利率上升而获得额外的利润。反之,如果他们猜测利率会下降的时候,他们让投资的期限比存款的期限更长。

这种投机就造成银行的巨大风险。一旦管理人员猜错了,那银行就倒血霉了。可问题是,当银行赚到额外利润的时候,管理人员得到额外的奖金,而银行倒霉的时候,管理人员一分钱不掏,全部由股东承担。这就是“代理人成本”问题。这相当于我拿住你的钱去赌场,赢了我分成,输了你全包,那我就必然要找风险最大的进行投机。

硅谷银行的倒闭,就是典型的这种投资存款不匹配的例子。银行有大量的活期存款,可他们却把这些活期存款投资到10-20年的债券上。这种局面就造成银行在利率上升的时候的倒血霉。客户在一天之内取走400多亿的存款而不用缴纳任何罚金,因为那是活期存款。可银行如果要卖掉400多亿20年的债券来支付撤离的存户,那就要损失80-100亿。银行股东的本金就被这种巨大的损失耗光了。

评论

  1. 請李老師有時間,能否多科普金融,感謝再三

    回复删除

发表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野夫:释疑兼答有人问

谈谈福岛废水

你们不认识他们